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专业

 

本科专业

发布时间: 2025-04-14

 

会计学

一、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熟悉财务会计、审计、税务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财会类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可分解为以下5个子目标: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

3.系统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的专门知识与技能;

4.熟悉现行的会计准则和财经法规,并能分析解决会计问题;

5.能在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实务或科研工作。

二、专业特色

我校会计学专业立足市场需求,基于“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立足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下,顺应金融创新、虚拟经济、强化监管、全面风险控制的时代主旋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专业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总体理念,具有以下特色:

1.柔性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总体理念下,注重因材施教,凸显柔性化、个性化,将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多个层次,构建柔性化的课程体系。例如,将对理财有兴趣的同学培养成掌握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理财师;又如,将具有领导能力和优秀潜质的学生培养成为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金融行业的财务分析师(CFA)和注册会计师(CPA)。

2.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对上海及周边地区跨国公司、著名上市公司等企业对“外向型”人才需求的实时跟踪与调查,结合学科最新发展,及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增强本专业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3.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人才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中,而是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积极开拓学生的第二课堂,使人才培养渗透到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中。例如将专业社团活动、技能比赛、校外见习、企业实习与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给予一定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4.创新了专业教学模式

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项目调研、项目策划、成果汇报、情景表演、模拟操作、实战演练、翻转课堂、在线微课教学等形式,融“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理念组织各项教学活动。

5.构建了立体化的专业实践基地

会计学立体化实践基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功能多样性,各种不同的校内实训室分别具有单项实践、综合实践、手工实践、电算化实践、模拟经营决策等功能,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要求。二是形式多样性,有校内实训室、实体财务公司和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对学生共性化与个性化的不同培养,提升综合职业素养。三是先进性,已经建设的多个实训室能进行在线理论教学、在线实训教学和在线经营模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三、主干学科

一级学科:管理学

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

四、核心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领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计算、会计核算与申报,筹资数量预测,筹资方式和渠道的选择,项目投资决策,存货、应收账款等营运资金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本量利分析,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财务预算编制,短期经营决策,长期经营决策。

五、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国际商务

一、专业培养目标

国际商务专业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和诚信品质,能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物流等领域从事货物进出口、电商平台运营、供应链采购、经济数据分析、国际结算、通关及货运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学科。

1.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社会责任感,关注当代全球和社会问题,具有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适应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具有从事国际商务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全方位知识,理解并掌握经济、管理、法律、电商等相关课程知识,以作为专业知识的有益补充;

3.具有较好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分析、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

4.了解国际商务行业及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国际商务及跨境电商项目设计、运营、操作、管理能力;

5.熟悉跨境电商各环节常见电子设备和应用软件,并能使用上述设备独立完成相关工作;

6.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书面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批判思维和获取、运用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7.了解国际商务惯例、规则、法律及跨境电商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政策

二、专业特色

国际商务专业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要专业方向,以管理学、国际贸易为辅,将相关的实践方法、研究手段、行业前沿等内容引入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与贸易

四、核心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领域: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跨境电商的基本理论和运营各环节的操作、管理方法,跨境电商的基本理论和运营各环节的操作、管理方法,国际商务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和口译、笔译基础知识,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惯例,跨文化沟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创新思维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创业先进理念。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训、综合实践(境外交流即微留学、创新创业实践、社会义工、安全教育)

六、主要专业实验

跨境零售电子沙盘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含谈判、单证)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财务管理

 

一、专业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中国经济高速国际化发展现状、懂得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各类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能够深度参与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在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财经类管理人才。具体如下:

1.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关注当代全球和社会问题,具有财务意识、风险和管理意识,适应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具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等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了解所选专业方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所选专业方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4.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熟悉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相对独立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口头、书面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6.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二、专业特色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立足市场需求,基于“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立足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下,顺应金融创新、虚拟经济、强化监管、全面风险控制的时代主旋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人才。专业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总体理念,具有以下特色:

(一)柔性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总体理念下,注重因材施教,凸显柔性化、个性化,将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多个层次,构建柔性化的课程体系。例如,将对理财有兴趣的同学培养成掌握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理财师;又如,将具有领导能力和优秀潜质的学生培养成为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金融行业的财务分析师(CFA)和财务策划师(CFP);再如,将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CMA、CIMA、AIFM(助理国际财务管理师)、IFM(国际财务管理师)。

(二)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对上海及周边地区跨国公司、著名上市公司等企业对“外向型”人才需求的实时跟踪与调查,结合学科最新发展,及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增强本专业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人才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中,而是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积极开拓学生的第二课堂,使人才培养渗透到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中。例如将专业社团活动、技能比赛、校外见习、企业实习与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给予一定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项目调研、项目策划、成果汇报、情景表演、模拟操作、实战演练、翻转课堂、在线微课教学等形式,融“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组织各项教学活动。

(五)立体化的专业实验基地

财务管理立体化实验基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功能多样性,各种不同的校内实验室分别具有单项实验、综合实验、手工实验、电算化实验、模拟经营实验等功能,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要求;二是形式多样性,有校内实验室、实体财务公司和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对学生共性化与个性化的不同培养,提升综合职业素养;三是先进性,已经建设的多个实验室能进行在线理论教学、在线实验教学和在线经营模拟,在同类院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四、核心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领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计算、会计核算与申报,筹资数量预测,筹资方式和渠道的选择,项目投资决策,存货、应收账款等营运资金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本量利分析,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财务预算编制,短期经营决策,长期经营决策。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训、综合实践(境外交流即微留学、创新创业实践、社会义工、安全教育)

六、主要专业实验

ERP财务管理、ERP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营模拟实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金融科技

一、专业与培养特色

本专业是金融学与信息科学、智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专业,突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金融领域融合与创新应用,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经济金融学和现代信息科技理论知识,熟悉金融科技实务操作,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数据科学、算法和智能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银行科技、智能投顾、程序化交易、保险科技、监管科技等领域需要的金融精英人才。

1、培养在金融科技时代,既懂金融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学生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金融领域,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3、从学科角度来看,该专业是以金融学专业为主,计算机类课程为工具交叉学科。

二、课程体系设置特色

1.通专知识: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金融分析与现代信息科技,尤其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基本技术,具备从事金融实务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

2.数据信息素养:具备利用数字技术、通讯工具或网络查找、评估、使用与创造信息的能力;能够理解和使用通过计算机呈现的多信源、多格式信息的能力;能够阅读与理解媒体,借助数字技术再现数据和图像以及评估和应用。

3.具备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数据统计分析、应用技能,能够运用数字技术与统计相关软件进行模型设计、数据处理、研究分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三、金融科技实践性教学环节亮点

金融科技实验室开设主要专业实验课程包括: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 SPSS 统计软件与应用实验,认识实习,Python 程序设计,机器学习,互联网金融综合实验, 金融数据挖掘,财务大数据分析。

我校已与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粤开证券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建设金融科技专业实践基地。

四、职业发展前景亮点

毕业生可继续升学考研、本硕直通班可实现海外留学深造硕士学位; 或在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科技产品研发、运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在金融科技企业、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数据中心与支付结算交易公司等从事产品设计、金融数据挖掘与管理。

 

 

五、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专业是获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经济学类专业,我校于2024年开设该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又熟悉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素养,具备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大数据分析与运用技能,以及产业数字化规划与战略转型能力,能够在各类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挖掘与分析、推进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

一、主要专业课程

数字经济专业是交叉学科,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因此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由四个模块构成。主要开设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调研实务、统计软件应用、数据库、数据结构、数据挖掘、数据爬取、金融数据可视化、数值计算。学科交叉模块开设课程:数字经济学、数字物流学、数字服务、大数据分析与实战、Python语言、机器学习、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管理学、数字经济仿真实验、数字化运营等。

二、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

本专业人才培养以金融数字科技方向为主,培养能够在金融机构,企业单位进行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相关经济分析、金融分析和行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数字信息技术方向培养能够在政府机关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数字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广泛深度结合,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治理模式,提升行政效能的管理型人才。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亭公路1788号

电话:021-57805678 学校全称:上海立达学院有限公司

传真:021-57802566 招生代码:12587

京ICP备20031688号

Copyright 2013 上海立达学院 / SHANGHAI LIDA UNIVERSITY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