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财会专业新生深入了解财会专业发展历程,探索数智财会新边界,夯实专业学习基础,感受数字时代财会变革趋势,2025年9月23-25日,财经学院在上海立达学院智能会计产业学院支持下组织财会专业全体新生,分别去往上海市松江区长三角G60元宇宙数字体验馆和中国会计博物馆开展校外认知实习。

9月23日新生赴上海市松江区长三角G60元宇宙数字体验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实战化演练等形式,实现了“理论启蒙—实践感知—能力初探”的培养目标。
在数字科技展厅,讲解员以“智能技术重构财务流程”为主题,通过柔性LED球形屏、U型裸眼3D巨幕等设备,动态演示了RPA机器人发票处理、智能记账系统操作、业财一体化平台运行等核心场景。结合某集团企业借助智能系统将月度结账时间从3天压缩至2小时的案例,新生们直观理解了“数字技术提升财务效率”的具体路径。现场设置“智能财务问答互动”环节,教师针对“RPA与会计核算的结合点”“智能系统的数据安全保障”等问题展开补充讲解,累计解答新生疑问42条,89%的新生表示“对课本中的‘会计电算化’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活动聚焦“文创产业财会特殊性”,将数字文创产品成本核算、IP授权费权责划分、数字藏品交易合规记账等专业内容,与非遗数字复刻、虚拟文创展陈等场景结合。师生围绕“非遗手作数字化的成本分摊方法”“文创衍生品利润分配模型”等议题开展小组讨论,共形成15份讨论报告。会计学专业新生小组提出的“‘数字藏品研发成本+授权收益’双线核算方案”,获体验馆专业顾问认可。此环节打破了新生对“财会=传统记账”的刻板印象,推动其理解“不同行业财会规则的差异性”。
虚拟企业财务决策环节依托XR虚拟成像技术,构建制造业、零售业、文创行业3类虚拟企业场景,新生以6人/组为单位,扮演“财务团队”角色,在2小时内完成“资金分配、预算调整、风险应对”等任务。面对“原材料涨价15%”“市场需求骤降20%”等突发状况,各小组需结合成本核算、利润测算知识制定解决方案。其中,财务管理专业第3小组通过“优化研发投入占比、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策略,使虚拟文创企业利润率提升8%,成为优秀案例并在现场展示。该环节累计产生28份完整决策方案,92%的新生反馈“切实感受到财务决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理论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财会专业新生600人,分十三批次,赴中国会计博物馆,开展校外认知学习之旅。
走进中国会计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同学们仿佛穿梭于会计发展的时光长廊。从古代简单的结绳记事、竹简账簿,到近代规范的会计报表、记账方法,再到现代数字化、智能化的会计系统,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展品、一幅幅详实的历史图片、一段段生动的影像资料,全方位呈现了会计行业数千年的演进轨迹,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察,详细记录关键信息。当了解到数字技术如何推动会计从传统核算向智能管理转型,如大数据分析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对会计流程的优化等内容时,大家纷纷展开热烈讨论,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会计专业学子,掌握智能会计技能的重要性。

此次校外认知学习,不仅让新生们拓宽了专业视野,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发展相结合,锻炼了理论应用能力,更激发了大家对会计学专业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积极适应行业变革,为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