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至7日,第二届教师数智化能力发展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新道科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汇集了全国800余位教育专家、院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上海立达学院财经学院陶珍珍老师受邀参会,与业界同仁共绘数智化教育新蓝图。
该大会的主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政策驱动:国家战略引领教育重塑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构成转型基石,明确“人工智能+教育”为国家战略。专家们强调政策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根本性影响——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到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政策持续推动教育体系重构。
能力重塑:教师角色的范式转移
专家指出教师能力转型的核心路径体现为“学行研评”四阶进阶与“场景-项目-能力模型的深度融合,形成从理论奠基到产业验证的闭环培养体系。“学行研评”四阶进阶模型以产业需求为起点,教师在“学”阶段通过定制化研修掌握RPA、BI工具和智能体架构原理,重点突破技术盲区;在“行”阶段依托企业顶岗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场景应用能力;在“研”阶段通过五真五智课程设计方法论重构教学内容,推动跨学科创新;在“评”阶段借助四方评价体系(教师/企业/平台/学生)和大数据监测仪表盘验证能力提升效果,形成“理论-实践-创新-价值”的增值链条。
生态协同:产教融合的破局之道
在创新范式中,课程重构与平台共建是产教融合的核心驱动力。课程重构需将企业真实场景转化为教学母题,通过解构业务痛点设计教学项目,并开发颗粒化行业案例库,确保案例覆盖数据治理、成本优化等实战维度,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平台共建方面,要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场景实验室,整合真实业务数据流和动态环境参数,搭建“真数据+真环境”实践体系,支持学生从需求分析到智能体开发的端到端训练,让学习成果无缝对接产业创新链,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互锁。
依托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的本次参会,参会教师都受益匪浅,明白数智化教育转型的本质是以产业需求为锚点,以教师能力跃迁为引擎,通过政策-能力-生态三重奏,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创造”的教育范式革命。最终目标在于培养“懂产业场景、精数字技术、具人文情怀”的未来型人才,使教育成为数字中国的核心驱动力。